大赛动态
青年导演顾亚飞|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够了

“我是一个非常有情节的人,谁让电影一不小心成为我生命中美好又重要的一部分呢,所以,电影这事,我得用一辈子去做!”——顾亚飞

青年导演顾亚飞,1989年出生于山东,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,代表作品:《世界上最远的距离》,《求生之路》,《五十三号白公馆》,《聊斋志异之辛十四娘》等。曾在《大上海》、《太平轮》、《捉妖记》等担任执行导演,曾经合作过CCTV 、北京卫视、山东卫视等多家电视台。曾奖:北京微艺术大视野光影荟萃最佳导演,短片《夜莺》获北京国际短片联展最佳导演。《星星》,《那年那树前》获腾讯微视最佳短片。

在校期间,顾亚飞就读的是表演专业,却经常自己写剧本来组织同学们排练,他导演的话剧也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。毕业后便决心进入了导演行业。曾担任第二执行导演,执行导演与刘伟强、王晶、吴宇森、叶伟民等导演学习合作。之后拍摄了多部宣传片、情景剧、微电影、网络电影、电影,一步一个脚印,在梦想道路上踏实的向前行走。

“我拉过上万部电影,我比较喜欢和擅长的电影风格有两种,喜剧和悬疑推理。喜欢的偶像是金凯瑞,周星驰,导演盖里奇,导演大卫芬奇。喜剧电影是永远不会过时的,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,每天按时按点的生活让人变得压抑,所以市场对电影,尤其是对喜剧电影的需求大大增加,尤其是近两年,喜剧片已经变成了市场的风向标,从数据来看,市场上能票房大卖的电影也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。至于悬疑电影,我的灵感源于我对悬疑小说的热爱,阿加莎·克里斯蒂、柯南·道尔、迪克森·卡尔等,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,我一直梦想着把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读的东西放到荧幕上,我喜欢悬疑电影里面人物之间精巧的设套、布局,导演可以在剧情中“欺骗”观众观众,剧情反转出乎意料带来的震撼感。” 顾亚飞导演曾经说。

在剧组,处女座的顾亚飞像个充满精力的“疯子”,吃饭只吃几口又跑向片场,在现场到处都是他飞奔的身影和声音,脑海中无时无刻都想着怎么拍好这场戏和怎么与下场戏完美衔接,“开工时,我一天能睡足五个小时就是奢求了,不是时间不够,而是总想多一些时间放在创作上面,电影是门遗憾的艺术,我必须切身参与到制作过程中的每一部分,才做到尽量少留遗憾。”

提起顾亚飞导演拍摄的影片《世界上最远的距离》,片子主要讲述一个贫困但很机灵聪明的年轻人何川,从大学步入社会的历程,在这段人生“断奶期”,他没有经济支撑,面对职场上的考验,他遭受着各种困苦和折磨,同时经历着事业,爱情,亲情的考验,他耍过不少小聪明,逐渐走向成功,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他的格局慢慢发生巨大的改观,事业即将走上巅峰,但却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,一时急功近利,犯下大错,陷入别人设计的圈套,后又幡然醒悟的故事。 这部片子有着十年的跨度,拍摄条件十分艰辛,在拍摄期间需要把控各个环节,对摄影、灯光、音效、服化等任何细枝末节都有一个明确的要求,需要在拍摄过程中不断的调节以致其达到最理想的效果。表演方面,顾亚飞导演更是格外的严格,“我是演员出身,喜欢钻研表演,我认为演员必须要有正确的认知,深入的把握,创造性的拓展,以及最关键的信念感。片中男女一号细腻的表演,或者叫情节推动下的表演,层次感,爆发力,让影片格外增彩。”

“我很幸运,我爱我的职业,只要是导演干的活我都喜欢,每次开机拍戏进组就无比的兴奋,创意十足,斗志昂扬。有时我看到合适的东西出现在我面前:比如一个演员,着装恰当,音乐氛围融洽,灯光画面完美,言语谈吐动人,我会异常的激动和兴奋。导演要把控全场,在拍摄中需要大家一起不断调整达到理想状态,所以一个好的片子,一定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

顾亚飞导演近期筹备的喜剧院线《苏拉威西之夜》,也将在厦门开机,我们敬请期待。

“这次受“安全应急宣教进基层”活动小组邀请,参与此次“应急微电影大赛活动”,我认为非常有意义,作为特约导演,我非常荣幸为此次活动贡献我的一份力。最让我记忆尤深和震撼的是,2020年,重庆市渝北区加州花园小区居民楼的那一场火灾,先后调派7个支队,10个中队,38辆消防车,197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,火灾未造成任何的人员伤亡,伟大的消防员同志,冒着生命危险保障了这些人民群众的安全,值得我们所有人点赞,致敬!我也希望用我们的电影语言,用我们的镜头来致敬这些伟大的人,你们的勇敢,机智,在危难中不顾自己安危英勇救人的精神,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!”—— 顾亚飞